华平投资中文网站 美国华平投资集团
 

媒体报道

 

募集112亿美元 华平投资全球一体化模式引关注

上海证券报

2013年5月16日
  
原文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3-05/16/c_124718728.htm

华平投资日前高调宣布“华平11号基金”最终完成募集,募资总规模达到112亿美元,成为美国次贷危机后募资最多的私募股权基金之一。其全球联席总裁纪杰对媒体表示,“11号基金”的成功募集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华平的投资业绩和全球一体化模式的认可。

此前华平投资北亚地区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孙强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也同样多次强调华平几十年一直坚持“全球一体化”模式;那么,这种模式是否就是华平保持优良业绩、从不为募资发愁的“不二法门”?在PE经历寒冬的时候,“全球一体化”有何借鉴意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再次进行了深入采访。

PE基金模式宜量体裁衣

华平投资的全球一体化模式是指“全球一个基金”——全球募集、全球投资、收益由全球LP分配。相比黑石、凯雷、KKR等PE纷纷设立针对不同地区、产业的基金,华平的坚持可谓独树一帜。对此次募资效果,纪杰(Charles R. Kaye)表示满意:“尽管当今市场环境仍然颇具挑战,但华平仍然吸引了很多新老投资机构成为LP,这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华平的投资业绩和全球一体化模式的认可。”据介绍,华平旗下的基金在2012年全年向投资者共派发了62亿美元,2013年第一季度就已向投资者派发了30亿美元。

对于华平的模式利弊,孙强依然言谈谨慎,“事实上,大型PE成立初期基本都是一体化的,但随着其全球扩张,很多大型PE开始采用区域化、多元化的模式。华平成立四十多年来,虽然在全球扩展方面一直走在前列,但始终坚持一体化模式。区域化多元化发展和一体化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但我们认为全球一体化的模式更加适合华平的投资风格。全球一体化的文化不仅有利于华平在全球范围内统一调配资源,团队协作,也意味着投资收益是在全球统一核算,公平分配的。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不同国家的行业发展轨迹有其相似之处,身处不同国家的投资团队可相互借鉴经验。”

记者在采访国内多个美元基金占比较大的PE机构负责人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出这样的观点:一方面,相对而言全球一体化模式更有利于分散风险,整只基金的投资风险相对可控;但另一方面,各地区办公室投资项目收益不同,对合伙人等而言,全球收益打平分配可能会存在内部激励不足。

在这些PE机构负责人看来,目前有向全球扩展潜力的国内PE机构有弘毅、鼎晖、中信产业投资等,但考虑到“量体裁衣”,可能“多区域、多基金、专业化”的方式更适合,但华平模式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尽管孙强委婉拒绝向记者透露华平投资往期基金的回报率,但他表示,“从华平四十多年的投资业绩来看,其收益率一直大幅度领先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回报率。华平迄今为止已募集了13支私募基金,其中很多机构LP跟随投资了每一支基金。”

恰逢近期有一家大型PE机构核心人物因激励问题而离职,因此多位国内PE受访人士更为关心华平投资的内部管理和激励方式。但孙强对此并未多作阐述。记者从多位华平员工处了解到,华平的“全球一体化”模式带来的企业文化让他们感受最深的是团队感,共同为一只基金努力。

记者还了解到,华平投资集团有一个由17位成员组成的EMC(全球经营管理委员会),全球拟投资项目最终是否成行由该委员会审核;北亚地区的孙强和黎辉是成员之二。“沟通效率没问题,而且全球投资视野更开阔,对地区投资机会的捕捉更敏锐。”另一位华平人士告诉记者。

外资PE开始瞄准亚洲市场

记者获悉,“11号基金”的大部分募资来源于欧美投资者,在亚洲等新兴市场的募资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全球融资中的比重不算大。但可喜的是,已有多家亚洲机构对华平基金做出了投资,并对未来合作表现了浓厚了兴趣。若从投资者性质构成来看,有少部分的高净值人士,但主要还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这也和华平以往所有基金的融资方向是一致的。“这个行业需要比较稳扎稳打地去做,而机构LP恰恰是不太喜欢大起大落的。”

“去海外募集美元基金,感觉一年前已经回暖了,尤其是基金计划投向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一位人民币、美元基金均有的北京PE机构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清科私募通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外资PE共设立了30只针对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的基金,其中10只金额较大的均为美元基金。

“单从资金成本来看,国内贷款年利率6%至8%,香港只有3%左右,对PE机构而言,国外募,国内投,回报率较高。这也是黑石、凯雷外资PE积极申请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的原因。”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嵩认为,“也是有潜力全球扩展的弘毅同时瞄准QFLP和前海金融新政的原因。”

“目前由于外汇管制(10号文)的约束,美元基金投资尚有很多限制,并没受到国民待遇。而从全球来看,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是中外PE机构深耕的领域。”黄嵩进一步补充道。

华平看好中国投资机会

华平自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共投资了80多家企业,投资额达40多亿美元。目前,华平在中国仍持有40多家企业,包括神州租车、孩子王、亚美大陆煤层气、红星美凯龙、乐普医疗及方兴地产等。

孙强对记者表示,“华平一如既往地看好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和潜力,尤其关注消费、零售、医疗保健和TMT等我们所擅长的重点行业中的成长型企业。”

据了解,神州租车和孩子王正是华平投资用11号基金前期募资资金所投,其中神州租车投资2亿美元之多。该项目或许正代表了华平看好“成长中”的中国,重点关注投资“成长型”企业。

对此项目,孙强认为,中国的租车市场才刚刚开始。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公路网络逐步完善,以及信用卡等便捷支付手段的普及,人们对租车出行的需求增加,租车行业的增长也是必然的。中国租车行业属于“朝阳行业”,未来几年还会高速发展。据专业机构的判断,增长率会维持在20%左右。

“以神州目前的规模和运营能力,已经走过盈利的拐点,井喷式增长将很快来临。神州已经是行业龙头,优势主要是规模、产业链的打造(从购车、租车到二手车的产业链一体化)、资本支持以及管理团队。”孙强表示。(⊙记者 赵晓琳 ○见习编辑 华笑丛)

  © 2024 版权所有 Warburg Pincus LLC。保留一切权利。 京ICP备1301923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167号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